大黄蜂进口跨境电商系统是一套完整的合法合规的进口跨境电商解决方案,海关备案、海关对接、保税仓对接、物流对接、电商平台、四单对碰、三单对碰等全部满足最新的电商法和跨境文件要求。一站式进口跨境电商解决方案。

广州十四五规划:发展跨境电商、海外仓、保税物流等新业态新模式

2020年12月26日

近日,备受关注的广州“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全文发布,详细阐述了广州今后5年乃至15年的经济社会发展。

建议稿提到,发展跨境电商、海外仓、保税物流、外贸综合服务、数字贸易等新业态新模式,扩大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和市场采购试点。加强与沿线海港空港合作,建设广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推动中欧班列扩量增效,开行跨境电商专列。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重大战略抉择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进行重大战略部署。在广州“十四五”规划中,也详细阐述了广州将如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全省打造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发挥重要支撑作用。规划建议提出,广州要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需求侧管理,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在服务新发展格局中赢得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主动。

从整体上来看,广州要增强主动服务新发展格局能力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这要求广州依托国内大市场,破除生产要素流通障碍,降低交易成本,推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更好融入国内大循环。优化供给结构,改善供给质量,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提升经济治理效能,提高落实跨周期、逆周期调节能力,优化财政、就业、产业、投资、消费、环保、区域等政策协同,推动金融、房地产同实体经济均衡发展,促进农业、制造业、服务业、能源资源等产业门类关系协调。

综合门户枢纽加快构建:国际综合交通枢纽是立市之本、强市之基

规划建议提出,广州要做强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优化现代流通体系,强化对双循环的有力支撑。把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决定城市高质量发展、巩固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变量,坚持国际综合交通枢纽这个立市之本、强市之基,高标准建成畅通全市、贯通全省、联通全国、融通全球的现代化交通体系网络,更好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增强全球高端资源要素集聚辐射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广州要通过高水平提升国际航空枢纽、国际航运枢纽、世界级铁路枢纽、国际数字信息枢纽和国际现代物流中心。这当中包括完成白云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构建以白云国际机场为核心的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建成南沙港四期、南沙港铁路,推进南沙港区国际通用码头、南沙港五期建设,做优做强黄埔港;加快建设广汕汕、广湛、广河、广州至珠海(澳门)等高铁和城际轨道项目,谋划建设贵广高铁广宁至广州北站联络线、广清永高铁、广深第二高铁、赣广高铁等重要通道,推进广州地铁延伸贯通周边城市、拓展国内外市场。除了对外联通通道,在城市内部,规划建议提出构建广州火车站、广州东站、广州白云站“三站一体”中心组合枢纽,推动高铁进中心城区,规划建设中新广州知识城连接南沙科学城的快速通道。

值得一提的是,规划建议提出推进数字港与空港、海港、铁路港联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国际现代物流中心。而在上个月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广州市精准支持现代物流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就提出要推动广州加快建设“全球效率最高、成本最低、最具竞争力”的国际物流中心。

扩大内需: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积极引导高端消费回流

构建新发展格局,扩大内需是战略基点。“十三五”期间,广州消费加快提档升级。2016-2019年,广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1%,2019年达9551.6亿元,连续32年稳居全国第三,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万元,居国内城市第一

当前,规划建议提出,广州要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坚持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并重、新型消费和传统消费并举,实施“十大行动计划”,高水平建设国际商贸中心。支持发展首店经济、品牌经济、免税经济、健康经济,实施时尚之都、美食之都、电商之都、定制之都等名片擦亮推广行动,建设国际品牌聚集地、时尚潮流引领地、中国制造展示地、岭南文化传承地、消费创新策源地。

数字赋能,线上消费让广州市场释放出更大的潜力。规划建议提出,大力发展新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创新发展线上经济和无接触交易服务,拓展城乡消费市场。此外,传统消费也要进一步提升,如推动汽车消费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值得一提的是,规划建议中还有一个“新提法”——积极引导境外教育、医疗、旅游等高端消费回流。这既是在新发展格局下的应时之举,也可见在高端消费领域,广州将大展拳脚。

优化投资结构:强调建设重大轨道枢纽站场综合体

规划建议提出,广州要优化投资结构,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加大“两新一重”建设投资,持续推进重点项目“攻城拔寨”。

尤其要围绕强化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加强有效投资,优化海陆空立体化的战略性基础设施体系,确保重大交通工程投入力度。推动公共交通导向型开发,建设重大轨道枢纽站场综合体,促进“枢纽+社区+产业”融合发展。过去,不同交通枢纽是分开的,换乘耗时,交通枢纽也没有考虑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在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时代,不仅不同交通模式在一个立体空间中,可实现便捷换乘,综合体内还将加入社区服务、商业产业等不同功能,轨道运输功能与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实现有机衔接。事实上,广州对此也早有布局。在2020年的重点建设项目中,广州东部交通枢纽中心综合体(凯达尔枢纽国际广场)和中山八路“巨无霸”公交站(中山八路公交站交通换乘枢纽改造工程)都在其中。

在新基建投资方面,规划建议提出推进第五代移动通信、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智能充电等设施建设,建设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国家密码应用和创新示范基地。此外,规划建议提出广州要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强有效投资,持续扩大科技研发投入,引导各类资金更多投向新兴产业项目,围绕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加强有效投资,围绕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加强有效投资。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

国内国际双循环:加强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对接,支持出口转内销

广州地处中国内外循环的连接关键点,更要一方面积极参与和推动国内大循环,另一方面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对内,广州要大力拓展经济纵深,加强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对接,深化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协同联动,推动与雄安新区深度交流合作,加强与海南自由贸易港联动,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与内地货物贸易的中转中心和物流枢纽。从广东“十四五”规划到广州“十四五”规划,都强调了广州的省会城市功能,因此广州要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加强与周边省会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协同发展。支持广州优势企业在国内布局建设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优化产销对接,提升“广货”市场占有率和美誉度。

对外,广州要完善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体系,协调推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增强外贸综合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引进来、高水平走出去。通过加快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发展跨境电商、海外仓、保税物流、外贸综合服务、数字贸易等新业态新模式,办好南沙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支持出口转内销,推进内外贸同线同标同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