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空港综合保税区通过验收
近日,青岛空港综合保税区通过验收,标志着青岛空港综合保税区已具备开关运作条件,山东扩大对外开放再增新平台。
验收当天,海关总署等7部委组成联合验收组,对青岛空港综合保税区基础和监管设施进行实地验收。经听取汇报、实地检查、组织评审等环节,联合验收组一致认为,青岛空港综合保税区围网范围内的基础和监管设施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综合保税区基础和监管设施设置规范相关规定,同意通过正式验收,并颁发验收合格证书。

青岛空港综合保税区正式验收工作会议。王梓帆/摄
青岛空港综合保税区是山东省第14个获批的综合保税区,青岛市第5个综合保税区,同时也是山东省首个空港综合保税区,规划总用地1.44平方公里,邻近青岛胶东国际机场货运区和上合国际枢纽港,海陆空铁物流联动优势明显,同时叠加上合示范区、临空经济示范区等平台优势,成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综合保税区作为我国开放层次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享有“免税、退税、保税”等多重税收优惠政策,具有开放型经济平台的“先天优势”。
“我们将提供口岸、贸易、物流、便利通关等服务,推动综合保税区新政落地见效。同时,深入研究促进外贸外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等政策,为与上合组织国家深化合作探索新模式、新路径,将综合保税区政策优势转变为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青岛胶东机场海关综合保税区监管科科长丁青峰说,该关将进一步加强关地协同配合,积极推进青岛空港综合保税区创新发展,突出上合特色、空港特色、渠道特色,与青岛市其他综合保税区实现错位发展。
据了解,青岛空港综合保税区于2022年2月获国务院批复设立,2023年3月通过预验收。自获批以来,青岛海关及其所属青岛胶东机场海关严格按照综合保税区基础和监管设施建设有关要求,对规划方案、项目建设等进行全面指导。
海关坚持智慧赋能、科技助力,通过“黑科技”打造智能隔离监管的“铜墙铁壁”。389个音像采集器、18块智慧屏构建的“云上监管”平台,成为海关监管服务的“眼睛”和“耳朵”,实现区内实时监控无死角。在综合保税区卡口,10个视频监控设备与地磅、辐射检测仪、X光查验机等组成的车辆查验系统,与海关数据关联,为进出区货物精准“画像”。海关还探索实施青岛空港综合保税区、机场货运区、上合示范区海关监管场所之间“一次查验”通关模式,全面提高查验作业效率,降低企业物流作业成本。
下一步,青岛海关将充分发挥青岛空港综合保税区政策优势和区位优势,用足用好国务院促进综合保税区发展的21项政策以及海关总署优化营商环境16条措施,深化监管制度创新,提升增长效能,推进青岛空港综合保税区实现更高水平开放更高质量发展,助推山东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