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发展较快,为外贸提质扩容创造有利条件
7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就2023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作了介绍,并回答记者提问。

关于跨境电商的相关回答如下:
路透社记者:请问,第二季度的增速是快于预期还是慢于预期?以及其中因素如何?谢谢。
付凌晖:谢谢您的提问。今年以来,经济运行逐步向常态化运行轨道回归,一季度经济开局良好,二季度延续恢复态势。总的来看,上半年,中国经济整体上呈现回升向好态势。从各国经济运行情况来看,在疫情防控转段以后,各个国家经济运行整体上都出现增长加快的情况,但是各个国家由于国情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还有整个国际环境的关系,不同国家在加快幅度上差别比较大。
从我国的情况来看,今年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以后,生产需求稳步恢复,前期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消费和服务业加快明显,对经济增长带动作用增强,工农业总体平稳,为经济恢复提供了有力支撑。总的来看,经济运行逐步摆脱疫情影响,向常态化增长轨道回归。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5%,二季度增长6.3%。5.5%的增速明显快于上年全年3%的经济增速,也快于疫情三年年均4.5%的增速,经济增长回升态势比较明显。
上半年5.5%的经济增速是含金量比较高的速度。
一是5.5%的经济增长在全球范围内是较快的增速。今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低迷,主要经济体增长乏力,我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对全球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近期,主要国际组织上调了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中国经济恢复向好。从主要经济体已经发布的数据来看,今年一季度,美国、欧元区、日本、巴西GDP同比分别增长1.8%、1%、1.9%、4%,即便考虑到二季度的情况,上半年总体中国经济增速仍然在主要经济体当中是较快的。
二是5.5%的经济增长是结构改善、动能优化的增长。从需求看,经济增长由去年的以投资和出口拉动为主,转为今年的以消费和投资拉动为主。其中,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提升。今年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70%。从生产来看,经济增长由去年以工业推动为主,转为服务业和工业共同推动,服务业的贡献大幅增加。上半年,服务业增长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60%。
三是5.5%的经济增长是创新驱动、发展方式转变的增长。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新动能持续成长,有力助推高质量发展。上半年,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2.5%,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9%,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10.8%。同时,绿色转型成效明显,与经济增长协同作用增强。从上半年环境质量数据来看,整体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较高水平;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断面比例同比上升2.1个百分点。从绿色转型劳动方面来看,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产品产量分别增长35%、54.5%。同时,能源利用效率继续提升。上半年,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0.4%。
四是5.5%的经济增长是高水平开放扩大、贸易结构优化的增长。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贸易投资放缓的背景下,我国积极扩大高水平开放,积极促进贸易结构优化,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加强经贸往来,效果不断显现。上半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1%,其中附加值较高的一般贸易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上升到65.5%。贸易多元化发展向好。上半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9.8%,对拉丁美洲、非洲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7%、10.5%。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发展较快。
五是5.5%的经济增长是就业扩大、民生改善的增长。今年以来,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总体下降,6月份降至5.2%,已经接近疫情前同期的水平。就业扩大带来居民收入增加。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5.8%,比上年全年明显加快,经济恢复向好带动居民消费意愿提升,促进消费支出的增加。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实际增长7.6%。
六是5.5%的经济增长是粮食、能源安全得到巩固的增长。今年以来,各方面压紧压实粮食生产责任,夏粮生产在收获时期尽管遭遇到“烂场雨”的不利影响,但仍然实现丰收,产量居历史第二高位,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打下坚实的基础。能源保供持续加强,上半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同比增长2.7%,其中原煤、原油、天然气产量分别增长4.4%、2.1%、5.4%,有力保障生产生活用能。谢谢。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尽管面临外需收缩的风险,今年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规模仍然创下20.1万亿元的新高点,能否分析一下原因?对于下半年的外贸走势,国家统计局如何预判?谢谢。
付凌晖:谢谢您的提问。对于外贸大家也比较关注。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主要经济体为抑制高通胀,收紧货币政策,加剧了全球需求的收缩。全球制造业PMI新出口订单指数持续位于收缩区间,全球贸易低迷不可避免会影响我国进出口增长。尽管存在压力,但我国外贸运行强、活力足的特点明显,在稳外贸各项措施作用下,上半年我国进出口规模突破20万亿,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20.1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长2.1%,其中出口增长3.7%,占全球出口份额的比重保持基本稳定。下阶段,尽管外需收缩压力持续,但我国外贸仍然有望顶住压力,全面实现促稳提质目标。
一是我国生产供给的能力比较强。我国产业体系完整、配套较为完善,产业组织能力和供应链韧性强,为外贸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从上半年情况看,我国的传统出口产品继续保持增长。上半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6.3%。
二是高水平开放的成效不断显现。我国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在互利共赢基础上扩大同世界各国的经贸往来,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推进自贸区建设,拓展外贸增长空间。上半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增长9.8%,对于非洲、拉丁美洲进出口分别增长10.5%和7%。
三是外贸新增长点逐步形成。随着我国产业升级发展,新产品市场竞争力稳步提升,成为推动外贸增长的新亮点。上半年,以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出口同比增长61.6%。同时,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较快发展,也为外贸提质扩容创造有力条件。
还要看到,各地区各部门积极实施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各项措施,帮助外贸经营主体积极应对外需收缩,紧抓市场机遇,稳定进出口贸易,上半年,民营企业进出口同比增长8.9%,为外贸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总的来看,外贸增长有压力,但也有不少有力条件。下一步,要落实好各项稳外贸政策,力促实现外贸促稳提质的目标。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