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内海关全力开展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
近期,海关总署在全国17个城市部署集中开展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为支持广州、深圳、东莞等城市做好专项行动工作,实现全省一盘棋整体推动,广东分署会同广州、深圳、黄埔海关和省内其他直属海关,在前期出台的海关支持广东高质量发展18条措施的基础上,继续制定、深化相关支持措施,全力开展此次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助力广东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口岸营商环境。
广东分署与广东省口岸办通力合作,共同印发了《支持广州、深圳、东莞市开展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及全省一体推进工作方案》,出台了包括智慧口岸建设、支持外贸产业升级和新业态健康发展、保障外贸物流通道畅通、优化口岸服务能力、发挥重要平台引领作用、全域覆盖整体提升等6方面合计22项措施,并首次将专项行动范围从广州、深圳、东莞拓展至全省其他城市,实现全省一体化推进,进一步提升全省口岸营商环境整体水平。
广州、深圳、黄埔海关从强化科技赋能、推动智慧口岸建设、保障物流链供应链安全畅通、支持外贸产业升级和新业态健康发展等方面,深度衔接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改革,合计出台了68条细化落实举措,持续提升关区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在去年首创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出口退货合包”新模式、积极探索开展跨境贸易大数据平台和“两步申报+区块链”试点等改革的基础上,结合今年的专项行动,广州海关持续做好开展通关全流程实时动态监测;深圳海关扩大“减免税快速审核+ERP联网”试点范围;黄埔海关首创开展“短溢区间”改革试点,结合企业诉求做好政策引导和宣讲,不断提升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目前,广东省内海关在专项行动期间提出的改革措施已陆续见效。在深化区域物流一体化改革等方面,积极推进大湾区“组合港”“一港通”等通关模式,2023年上半年已新增航线3条,合计53条航线,已运输了超过22万标箱货物;在加大高级认证企业(AEO)培育方面,加大对跨境电商平台企业、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中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的信用培育力度,上半年全省新增海关AEO企业52家;在优化进出口货物通关监管方面,不断深化“船边直提”“抵港直装”等改革,依托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强化航空、车辆等信息共享提升服务效率,不断提升口岸属地联系配合程度和属地查检便利化水平。2023年6月,广东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为10.78小时和0.61小时,均显著优于全国平均水平。